找到相关内容155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太祖与僧道——太祖的宗教政策

    一二人往崇山深谷修禅及  学全真之道,但若三四人前去,则不被允许。凡愿意还俗者  ,听其还俗。复命僧录司造知周册颁行天下寺院僧名,凡僧  之年甲姓名字行,及始为僧年月与所授度牒字号均登载其上  。凡僧侣...

    朱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371097.html
  • 上方山七十二庵

    有石阶北上,达第二层平台,中间为大钟楼。内有乾隆五十年(1786)所铸的大钟一口,钟前奉观音大士,后奉千手千眼观音。道光时,有位四川籍的僧人在此撞钟,昼夜不停。大钟楼左右为禅室,为修禅的僧人坐禅之地。...

    杨亦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447111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

    佛教中已经存在,但未得到充分强调,借助于中国传统中的人性论资源,它在禅宗关于成佛证真的解脱理论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。体现为修道者实现内在超越的根本依据,以及提供极大能动性的主体思维力量。学佛与修禅,其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6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磨练。”她认为习画必须读书,习画的构图,高剑父老师曾告以“十年后方可渐得心手相应”,而法师却以修禅而得活笔,以旅游世界各地而助挥毫之胆识,以观摩博物馆珍藏古画来开拓意境,可见画艺和禅心之相通,从晚年法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因此,真可将“去情”视为修禅的首要工夫。真可言:  又证明自心,贵在情死,盖情不死,性不活,则于博地凡夫,欲其直下转识成智,心境圆通,安有是处?故情不死,其为禅不可参,即问学亦难到精深处。(《别集》,卷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宗密论“圆觉”

    ,这将成为他佛教思想的重大转折。   元和六年(811),宗密修书澄观,述门人之礼,得澄观应允。不久,他亲赴长安拜谒澄观,并侍奉左右数年之久。其后,宗密常住终南山草堂寺南圭峰兰若,从事诵经、修禅和...

    潘桂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571335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聪颖,九岁即能作诗赋,十五岁时即厌离世俗而来诵习经典,后来依智頵律师学习戒律,在隋大业年间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,并学习四分律。当他只听了一遍四分律后,便打算去修禅了。智頵律师知道了,就呵责他,并且要他再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THE EMERGENCE OF CHAN BUDDHISM A REVISIONIST PERSPECTIVE

    慧能创顿教之说。     进一步,本文作者指出以下两点: (一)禅宗的修禅方式 跟中国其它佛教宗派的教义并无抵牾之处。(二 ) 早期的中 国佛教可能有一秘传的修行方式,而...

    Charles W. Swain

    |english|buddha|buddhism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772946.html
  • 延寿、宗密“禅教合一”论之歧义

    宋代佛教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。  [7],于是从道圆出家,当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。自此,宗密改儒归佛,先是随道圆游学修禅,后依道圆之劝,参谒净众寺神会之弟子益州南印禅师,再谒洛阳报国寺之神照,最终却归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973059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、棒,更无一定形迹可言。  以上是「宴坐」内涵的全幅轮廓。简言之,宴坐即参禅,是思维修,亦名静虑。禅定一行,能发神通万行,起自性无漏智慧。修禅之静坐形式为助道之法,以结跏趺坐为主,但保任禅心必须融入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